這家施耐德電氣工廠正是領軍企業在低碳轉型中積極創新的一個縮影?!暗吞嫁D型的大背景下,企業的商業邏輯將發生巨大變化?!笔┠偷码姎飧笨偛?、數字化服務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張磊表示,“創新已成為企業邁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動力?!?/div>
從蒸汽時代跨入電氣時代的近兩百年里,化石能源一直是社會生產運行的基礎,而到了低碳時代,化石能源的比重將會逐漸回落。國際能源署預測,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發電量中的占比將從當前的約25%攀升至2050年的86%??稍偕茉创笠幠0l展將會給能源系統可靠性和穩定性帶來的新挑戰,企業也要面對“發電側清潔化、用電側電氣化”的全新產業(32.000, -1.27, -3.82%)結構。
在此過程中,企業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也要考慮社會效益;不僅要考慮股東利益,也要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的利益;不只做企業社會責任的CSR,更要在業務運行方方面面堅持ESG;不僅要做可持續的踐行者,也要做賦能者;同時僅有業務變革是不夠的,還需要管理和文化的變革。
“企業無論在產品、流程和商業模式上都要進行重大創新?!睆埨谥赋?,“通過新技術、新產品降低‘綠色溢價’,同時通過模式和機制創新適應‘綠色溢價’,最終兼顧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幫助企業解決真實的痛點和
問題?!?/div>
創新的新內涵:
以數字化創新為主旋律
“十四五”規劃的目標是單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二氧化
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能源利用效率想要更進一步,必須依賴能源管理技術的突破,而數字化轉型便是其中關鍵。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數字碳中和白皮書》也指出,數字技術能夠與電力、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碳排放領域深度融合,減少能源與資源消耗,促進傳統產業能源優化、成本優化、風險預知及決策控制,整體上實現
節能降本增效提質。
施耐德電氣聯合伙伴發布的《數字化轉型收益》報告也顯示,通過數字化的能源管理和自動化解決方案可全面減少碳排放量,幫助企業平均減少20%的碳排放量,最高可減少50%的
碳足跡。
在施耐德電氣中國研究院院長高深看來,數字化是可以實現敏捷創新并立即大規模使用的技術,與發展新能源和電氣化等其他減碳舉措相比,數字化技術兼具綠色與經濟價值,并且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收益。因此,數字化創新是當下技術創新的重中之重。
作為一家綠色科技企業,施耐德電氣從專注硬件創新拓展到軟硬件一體化創新,更加強化了數字化與軟件應用的新趨勢。
基于開放的EcoStruxure物聯網架構平臺,施耐德電氣持續加強從互聯互通的產品,到邊緣控制,再到軟件和數字化服務三個層次的創新與融合。通過將硬件軟件化,并對軟件進行持續強化,將先進的數字化技術與實體應用場景相結合,利用數字化技術加強對生產過程和供應鏈的全面管理。
2013年,施耐德電氣在中國成立了專門的數字化服務部,集中力量進行新技術應用的研究和軟件開發。施耐德電氣中國軟件(35.680, -0.76, -2.09%)研發中心也在去年落地
北京亦莊,與上海、
深圳、西安的三大研發中心相互協同,構建軟硬件一體化、綠色化、數字化的研發體系,并面向全球輸送中國智慧。
創新的突破更離不開人才的培養,截至2021年,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數字化研發人才已達到了總研發人數的28%。公司研發人員近三年內增加了近30%,新增人員中超過50%專注于數字化研發。
創新的新模式:
更加開放更加敏捷
隨著數字化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以及減碳要求的逐漸明確,中國企業的轉型需求也越來越趨于個性化和本土化。
經過連續的探索與合作,張磊發現,創新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獨立完成。創新正在從企業內部的獨立創新變為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的開放式創新,聯合開發和孵化數字化創新業務成為越來越多大中型企業的選擇。
在傳統創新機制下,企業內部通常是提需求、找技術、找方案,本質上并沒有打破邊界,一直都在企業內部自我流動。而聯合共創則打破了內部壁壘,給企業帶來全新的視角與嘗試,通過與外部創新力量的合作融通來找到數字化轉型中的有效突破點。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看來,融通創新并非大企業一枝獨秀,大企業自身發展也存在著創新靈活性不足、業務邊界定位不清晰等問題,同樣需要中小企業在融通合作的過程中進行反向賦能。
施耐德電氣正以開放的態度聯合生態圈創新。自2020年起陸續發起的綠色智能制造和綠色能源管理創贏計劃,便是開放式創新的成功實踐。創贏計劃通過政產學研用多方聯合,著力孵化“專精特新”的初創企業,針對數字化與綠色化雙轉型時代下的典型應用場景進行技術創新突破,推動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算法、視覺、物聯網、5G等數字技術在更多行業場景的落地,帶來生產力與效率的大幅提升。
敏捷研發也是施耐德電氣創新的重要特點。在高深看來,數字化時代
市場瞬息萬變,轉型絕非一次性,而是一個延續的過程,企業需要通過持續創新來應對挑戰。就像是一場接力賽,下一棒要隨時處于待命狀態,才能比別人領先幾米。
在敏捷創新理念的指導下,目前廣泛應用于樓宇能效管理的施耐德電氣云能效樓宇顧問應用就已實現每兩周迭代一次。為及時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開發人員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引入AI+知識圖譜的圖數據庫來存儲和分析數據,預測智能指標、診斷能源效率,并給出分析建議,從而幫助用戶找到能效盲點,制定有效的節能策略。用戶不需要大量的一次性現場設備投入和后續的系統維護資源,投資成本節省可達70%,同時縮短了項目執行周期并減少系統占地空間,效率提升可達50%。
目前必須意識到,新一輪的科技和產業變革正在席卷全球,企業亟需抓住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相融并進的歷史機遇,以敏捷開放的方式充分放大數字化的疊加效應,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產業結構,向“雙碳”目標邁進。在低碳時代,行業先行者們不僅能夠化挑戰為機遇,而且能夠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而這種競爭優勢的背后,多維度、深層次的創新才是最有力的武器,是企業永葆活力的制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