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氣候變化,
碳排放大省
山東借力濱海鹽沼、海草床、藻類貝類養殖等藍碳資源,提出推動海洋
碳匯建設和增匯行動,同時聚焦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利用濱州、東營、濰坊等沿海區域鹽堿灘涂地,打造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構筑“黃河下游綠色能源帶”。
山東省人民政府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該省印發的《山東省“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侯翠榮表示,到2025年,該省應對氣候變化取得積極成效,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氣候治理能力有效增強,初步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與生態環境保護相融合的應對氣候變
化工作新局面。
“山東是碳排放大省,火電、
鋼鐵、電解鋁、地煉等高碳行業企業多,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壓力較大?!焙畲錁s介紹說,山東將繼續支持濟南、青島、煙臺、濰坊4個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研究制定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配套
政策,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同時,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低碳城市、低碳社區和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探索適合山東省情的低碳發展模式。
山東是海洋大省,擁有濱海鹽沼、海草床、藻類貝類養殖等“藍碳”資源,在發展海洋碳匯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吳泓洋表示,該省將實施濱海濕地固碳增匯行動,推進鹽沼生態系統修復,增加海草床面積、海草覆蓋度,提高海洋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同時,探索以近海海洋牧場和深遠海養殖為重點的現代化海洋漁業發展新模式,高水平建設海洋牧場示范區。
“山東將積極開展濱海濕地、海洋微生物、海水養殖等典型生態系統碳匯儲量監測評估和固碳潛力分析,探索建立藍碳數據庫?!眳倾蠓Q,山東還將探索區域
碳普惠機制,支持威海市探索建設藍
碳交易平臺,推動海洋碳匯由資源轉化成資產。
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推動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的關鍵。山東省能源局副局長王福棟表示,該省將以渤中、半島南、半島北三大片區為重點,推進海上風電規?;_發,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推進“環渤?!薄把攸S?!眱纱笄f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建設;以濟寧、泰安、棗莊、菏澤等地區為重點,通過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模式,打造集光伏電站建設、光伏新型技術示范、特色種養殖、生態治理修復為一體的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
《規劃》提出,圍繞促進清潔能源開發,山東將在負荷中心城市和燃氣管道沿線城市,重點布局重型燃機項目;在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等區域,合理布局建設分布式燃機項目;在魯北等可再生能源基地,發展“風光燃儲一體化”項目。同時,加快推進沂蒙、文登、濰坊、泰安二期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啟動棗莊莊里、萊蕪船廠、青州朱崖等項目建設,推動儲備站點滾動納規。
山東省氣象局副局長曾沁表示,氣候變暖造成山東天氣氣候的極端性明顯增強?!吧綎|每十年增暖0.31℃,高于中國平均每10年增暖0.26℃,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0.20℃?!痹叻Q,該省降水平均每十年增加10毫米,但降水空間分布極不均勻,魯西北在變濕,半島呈現干旱化趨勢。(完)